【時報-記者涂志豪台北報導】台積電(2330)董事長張忠謀昨(十二)日出席國際固態電子電路會議二○○七年年會(ISSCC 2007)時表示,晶圓代工業已面臨未來成長趨緩、不易維持獲利等二大挑戰,所以得利用本身的成本優勢跨足新晶片市場、提供各式技術製程來因應挑戰;同時,晶圓代工業者也要避免營運模式流於商品化,反而應多深耕與客戶間的關係,滿足客戶降低成本、提高效能、即時進入市場的需求。
半導體界年度大事ISSCC 2007年度會議昨日在美西舊金山盛大舉行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應邀參加,並以「廿一世紀晶圓代工廠的挑戰」(Foundry Future: Challenges in the 21th Century)為題,發表開幕專題演說。張忠謀表示,晶圓代工這個產業自一九八七年台積電成立後興起,至今晶圓代工廠生產的晶圓數量,已超過半導體市場總產能的二○%,所以晶圓代工已是半導體生產鏈重要的一環。相信晶圓代工經營模式對半導體產業有正面影響性,但現在卻需要更嚴肅去分析這個產業未來面對的二個重大挑戰。
張忠謀表示,晶圓代工廠第一個面對的挑戰就是成長性,因為由半導體產業來看,二千年前整個產業營收年平均成長率約一六%,但二千年至二○一○年這十年之間,年平均成長率可能減緩至六%左右,這自然會影響到晶圓代工產業未來的成長性。至於第二個面對的挑戰則是晶圓代工廠如何去維持獲利,由於晶圓代工市場的成長性會大於整個產業的成長幅度,已吸引許多公司開始提供晶圓代工服務,因這些提供類似晶圓代工服務的半導體廠,在激烈競爭下會進行價格戰,自然會影響到代工廠如何去維持獲利。
張忠謀認為,晶圓代工產業可透過二個方法去因應這二個挑戰:一是利用製程技術的微縮(Scaling),降低晶片成本及提高效能,跨入新的晶片市場;二是進入晶圓代工廠過去未進入的市場,以增加技術的多樣使用性。若晶圓代工廠能做到這二個方法,將可讓晶片設計廠商更易於在單一代工廠內應用各式技術,生產包括記憶體、類比IC、高效能邏輯元件、影像感測器、標準CMOS邏輯元件等各種產品。
張忠謀也指出,過去晶圓代工多為接單生產的角色,但未來應改變為與客戶共同設計晶片及研發技術,代工廠與設計廠間應增加更強的資訊交流,讓代工廠的技術得以符合設計廠的要求,如此一來就可滿足客戶降低成本、提高效能、即時進入市場的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張忠謀去年底獲頒第二屆「潘文淵獎」時,原本就打算以此為題發表演說,但因張忠謀先答應了ISSCC主辦單位這個演說題目,ISSCC方面希望張忠謀不要事先把演說內容在別的場合先透露,所以張忠謀至昨日才在ISSCC會議中以此為題,闡述晶圓代工廠未來面臨的二大挑戰。
公告版位
Hi 大家好!
此BLOG是我個人的理財資料紀錄,僅供我自己私人做參考。
- Feb 13 Tue 2007 13:24
《電子股》張忠謀:晶圓代工仍有兩大難關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