響應綠色供應鏈 台灣ICT產業應及早因應

近年來各界環保意識高漲,美國、歐盟及日本等國紛紛針對資通訊電子產品採取環保法規規範,使綠色環保議題逐漸形成非關稅貿易障礙;為此,國際大廠皆提出因應對策或規劃新商機開發之道,例如透過綠色供應鏈的管理,從供應鏈的上、下游整合著手,並重視產品及整合面向的環境效益或環境績效,不僅可以滿足市場需求,更可藉由綠色競爭力提升企業優勢。

由於綠色環保相關規範對資通訊產業影響程度大,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又以外銷為主,以歐、美、日為主力市場的廠商恐受衝擊,拓墣產業研究所(TRI) ITIS計畫主持人楊勝帆表示,未來業者在研發、製造生產,甚至產品設計、品牌行銷等經營管理,都應有通盤的考量與因應策略,才能在國際間勝出。

以國際大廠為師 解讀競爭力

在綠色環保趨勢下,為替台灣資通訊產業找出經營策略與商機,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向國際大廠取經,標竿研究SONY、IBM、Nokia等因應綠色趨勢之道。

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資深研究員張純嫻指出,三家企業各依其產品特性及經營模式打造自己的環保策略,重點方向和環保力道不同,若和台灣企業相對照,國際品牌廠商非常重視環保議題對品牌和企業形象影響,因應措施必須早於法規一步到位;台灣則多為代工廠,成本敏感度較高,環保目標可分階段進行。

至於企業經營模式上,台灣業者因為在製造、品牌上的著力點各有不同,環保措施重點也不儘相同。至於與台灣產業鏈息息相關的手機,目前儼然已成時尚消費,回收議題影響漸大,因此易拆解、可回收再利用的設計能力將成未來競爭力之一。

以SONY為例,其環境策略架構包括運籌、產品生產以及產品回收三大部分,為降低產品之環境影響,不僅導入產品生命週期評估(LCAs),量化材料和零件生產、產品組裝、運輸、使用、待命(standby)模式、棄置或回收之影響,更進一步嚴格要求供應商符合綠色供應夥伴標準;至於在降低產品之環境影響努力方面,則推出省電標竿產品,如BRAVIA LCD電視機種中的KDL-40J3000,其省電效率可達日本節能法規標準的180%,為目前業界最佳省電產品。

另外,SONY也透過改進產品和零件運送模式,包括包裝流程、運輸效率,及包材再利用,降低運籌之環境影響。

 

標竿案例環保策略比較
標竿案例環保策略比較(資料來源: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,2008/11)

 

 面臨挑戰 台灣業者嚴陣以待

面對全球綠色趨勢,台灣業者的確存在不少壓力,例如台廠代工比例大,成本敏感,環保投入資源有限,有時無法拿捏投入環保的速度、深度與重點方向;而上游供應商之公司規模小,成本及技術能力不足,初期導入成本壓力大,也是另一隱憂。

為了盤點業者能耐,並從企業經營管理角度,提出重要參考新知、商機以及因應策略,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也針對國內30餘家業者進行深度訪談,並提出台灣資通訊廠商因應綠色趨勢的重點作法彙整報告。資深研究員張純嫻表示,基本共同做法上,各廠商在環境管理系統導入如ISO14001、QC08000等,都已有規劃取得認證及法規符合之管理與技術時程表。

而為因應法規及客戶之Roadmap,符合RoHS為基本標準多無問題,客戶的要求較難,需逐步到位,且視環保談判能力而定;其中台灣廠商的系統化、IT化優於其他國家,因此在綠色供應鏈上,面對的不是大廠的供應商管理模式,而是礙於成本以及交期的壓力;至於消費端所關心的綠色產品設計,則是以無毒、易拆解、可回收、省能為共同做法,但成本仍是最高考量。

 

台灣ICT廠商因應現況──綜合分析
台灣ICT廠商因應現況──綜合分析(資料來源: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,2008/11)

 

為趕上國際潮流趨勢,台灣不乏對綠色趨勢積極的業者,以投資新興綠色商機來看,LED、太陽能等較大規模的廠商多已如火如荼地進行;另外,為重視環境衝擊,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協會(TTLA)之會員面板廠,早已有自發性規範溫室氣體減排的共識,進行企業節能減排措施;在營運方面,系統化進行企業節能減碳策略,也處處可見,更有業者甚至和NGO或其他單位合作,以整體考量利害關係者來規劃環境策略。

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報告中指出,以國內標竿案例的友達(AUO)環保策略分析,在今年2月所揭櫫的友達綠色承諾(AUO Green Solutions),就明確訂出2010年生態效益指標──「節能八七七」,希望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達80%、溫室氣體排放降70%、用水量降70%。

環保思惟納入企業策略才是王道

針對國內資通訊廠商環保策略,拓墣產業研究所ITIS計畫的研究報告提出兩大建議,一是將環保思維納入企業原有策略,二是建議廠商可以更積極、前瞻地以環保為主要思考點。

例如奇美(CMO)的廢棄物資源化策略,讓處理廢棄物成本變收益,就是將環保思惟納入其原有提高效率、節省成本的重要策略;而對於代工業者而言,因應代工本質對成本敏感,可將環保目標設定成階段性時程,不必一步到位,但需及時掌握相關法規、資訊、技術,以免輸在競爭廠商構築的環保障礙。

至於在產品或製程設計上必須因應顧客之環保需求,例如品牌客戶需因應WEEE或節能標竿壓力,具有易拆解、省能產品設計能力之ODM廠商將較具競爭力;而從整個價值鏈來思考環保策略,不侷限於生產製造部份,也是重要課題,例如上、下游供應商,產品設計,運籌相關之包裝、運送及行銷或銷售等。

對於願意更積極、前瞻投入環保的實行者,則可針對影響和風險做全盤思考與檢視,如利害關係者(stakeholder)與企業環境議題的關係,以及環保對企業有形、無形價值等;或是導入產品生命週期設計PLCA、有毒物質限用到禁用期程之提前規劃,直接超越法規;更甚者,還可以導入環境會計,在價值鏈每一階段,透過投資報酬觀點規劃環保策略。

轉摘自電子工程專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quari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